你在这里

冯骥才先生到访清迈孔院

  2019年10月24日下午三时许,正在泰国清迈考察访问的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画家、民间文艺家、国务院参事、泰中艺术家联合会荣誉会长冯骥才先生和夫人应邀到访了清迈大学孔子学院,受到清迈孔院中方院长沈毅先生和孔院教师的热烈欢迎。

     冯骥才先生一行在参观完孔院后,与沈毅院长和孔院教师进行了学术座谈。沈毅院长向冯骥才先生介绍了了清迈孔院的工作开展情况,冯骥才先生看到了清迈孔院在汉语教学、中国文化推广等方面工作做出的努力和成绩,并表示期望大量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以用于学术研究,最后,他提出文化推广、文脉传承中“文化符号”、“文化记忆”在树立“文化自信”中的重要性,让孔院教师们受益匪浅。

 

 

                                       让我们一起回顾会谈中的精彩内容

   1.以符号为载体传播中国文化

   冯老先生谈到,此次到清迈最令人深刻的就是寺庙、老城。对于清迈来说,传统建筑就是一种符号,浓缩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外国人到中国来,首先感受到的也是符号,肤色、建筑、历史、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中国符号。在国外孔子学院也是一个中国符号,我们在传播中国文化的时候,可以先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符号,引导他们一步步的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2.学贯中西的汉学家是文化交流的纽带

   汉学家是自发的对中国文化进行探索与发掘,在这个过程中,有他们的文化选择和文化需要。和汉学家的交流是一种内在的审视。有利于了解世界,还能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

   3.继承文化遗产

   在文化遗产的话题中,冯老先生谈到,只有让人民有时间享受文化节日,人民才有文化记忆。要让人民真正的认识我们的文化,在认识的过程中才能自觉,如果全民都自觉承担起文化的传承,文化保护就不成问题了。

冯骥才先生为清迈孔院亲笔题词“中泰情谊胜于花”,鼓励清迈孔院作为中泰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为中泰友谊作出更大的贡献!